迈锐宝XL行星排齿轮测绘及工作原理分析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更新时间: 2023/03/10

01

概述


说起混动,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丰田Prius,其实还有一位优等生——通用Volt,沃蓝达变速箱共迭代了两次,在通用内部第一代命名为4ET50,第二代命名为5ET50。


1.png

图1 Volt第一代和第二代DHT


关注混动发展,了解这段历史的人们都知道,丰田于1995年在东京车展上推出第一代Prius,并于1996年提出THS-Ⅰ的专利,1997年Prius正式上市。同样,通用在混动上的研究也不差。几乎和丰田THS同步,通用于1995年即提出自己的功率分流方案专利申请,2001年Volt-Ⅱ的方案就已经成型,2007年底特律车展上Volt-Ⅰ揭开面纱,2010年11月Volt-Ⅰ在北美上市,2016年10月Volt-Ⅱ正式推出。5ET50分别搭载于凯迪拉克CT6、别克君越和迈锐宝XL上面,本文的齿轮测绘即基于混动版迈锐宝XL行星排开展,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2.png

图2 迈锐宝XL 混动版


Volt-Ⅱ的特点是双电机系统,采用两个简单行星排的组合,有一个制动器、一个离合器、一个多模离合器。可实现两种纯电模式,一个输入动力分流模式(ECVT1),一个固定速比模式,一个复合动力分流模式(ECVT2)。功率分流模式高效运行兼顾了经济性,固定传动比模式大扭矩输出兼顾了动力性,0-100kph加速时间为8.8s,百公里油耗为4.3L,其动力系统参数见下表。


表1 迈锐宝动力系统性能参数

3.png


02

行星排齿轮测绘


迈锐宝XL混动系统DHT的剖视面图如下


4.png

图3 5ET50剖面图


为了阐述方便同时为了避免混淆,对5ET50行星排进行编号命名,见如下结构简图


5.png

图4 结构简图


限于篇幅,这里直接给出测绘和计算的结果,略去繁琐的测量和计算过程,具体参见表2和表3


表2 PG1齿轮参数测绘表

6.png

图片


PG1太阳轮、行星轮和齿圈测绘齿形同实物对比见图5、6、7


7.png

图5 PG1太阳轮测绘齿形和实物对比


8.png


9.png

图7 PG1大齿圈测绘齿形和实物对比


表3 PG2齿轮参数测绘表

10.png

图片


PG2太阳轮、行星轮和齿圈测绘齿形同实物对比见图8、9、10


11.png

图8 PG2太阳轮测绘齿形和实物对比


12.png

图9 PG2行星轮测绘齿形和实物对比


13.png

图10 PG2内齿圈测绘齿形和实物对比


03

工作模式分析


观察图4,迈锐宝XL混动箱的连接方式是发动机ICE动力经过扭转减振器后和PG1的齿圈R1相连,S1连接辅助电机MotorA,PC1和PC2共轴并通过链条传动将动力输出到和差速器相连的行星排,S2连接驱动电机MotorB,PG2的内齿圈R2可以通过制动器B1固连到壳体,同时R2又通过离合器C1实现和PG1的太阳轮S1相连。


除驻车充电、能量回收外,该箱共有5种常用的工作模式,其中两种纯电动模式,分别定义为EV1和EV2,EV1是辅助电机A驱动,EV2为驱动电机B驱动。迈锐宝DHT取消了单向离合器,因为没有了大小电机共同驱动的模式,不用担心发动机被反拖的情况,所以取消了单向离合器。HEV有三种模式,输入动力分流模式定义为ECVT1,固定速比模式定义为HEV,复合动力分流模式定义为ECVT2。其控制策略是在0~60kph大扭矩或者20~40kph小扭矩时使用ECVT1模式,在70~110kph大扭矩或者40~60kph小扭矩时使用HEV模式,在大于110kph大扭矩或者大于60kph小扭矩时使用ECVT2模式。模式切换逻辑见表4


表4 迈锐宝XL模式切换逻辑

14.png


EV1模式的杠杆图,功率流如图11所示


15.png

图11 EV1模式


上图中EM1为MotorA,EM2为MotorB。i1=ZR1/ZS1,结合表2齿数信息,i1=86/46=1.87。i2=ZR2/ZS2,结合表3齿数信息,i2=81/39=2.08。EV1因R1和发动机连接,此时发动机曲轴的摩擦力使得R1固定不动提供支点,速比i=ns1/npc1=i1+1=2.87。


EV2模式的杠杆图,功率流如图12所示


16.png

图12 EV2模式


当车速进一步增加,需求扭矩增大,发动机介入,进入输入功率分流模式,功率流和杠杆姿态如图13所示


17.png

图13 ECVT1模式


ECVT1模式为输入动力分流,发动机能量在PG1行星排上被分成两路,一路为机械路径直接通过PC1输出驱动车辆,另一路为电功率,驱动EM1转子切割磁感线发电,电能或用于储存(SOC低于设定值时)或用于驱动EM2电机进而驱动车辆。


固定速比HEV模式,B1和C1同时闭合,此时S1和R2同轴,PC1和PC2同轴,杠杆图可以方便的用四轴系统描述,具体见图14


18.png

图14 固定速比HEV模式


固定速比模式时,EM1空转,EM2有三种状态,当SOC值较低时,EM2被发动机驱动对电池进行充电;当EM2和EM1一样空转时,发动机直驱;当SOC值较高时,EM2电动助力和发动机共同驱动车辆。


19.png

图15 ECVT2模式


ECVT2模式是复合动力分流模式,所谓“复合”包含着这样的涵义,即至少有两种单一分流模式组合在一起。ECVT2正是这样,它由输入和输出两种分流模式复合,见图15。


04

关于复合动力分流的讨论


复合动力分流有个很神奇的特点,EM1和EM2的角色会随着速比的变化而相互转变,也即在某一时刻,EM1为发电,EM2为电动,而随着车速的增快,下一时刻,EM1转变为电动,而EM2则转变为发电。下面根据5ET50行星排齿轮参数,在软件中绘制电机EM1的功率占比曲线,结合功率比曲线讨论EM1和EM2的角色互换。


20.png

图16 复合动力分流杠杆模型


图16是基于5ET50绘制,在杠杆图上设输出端到发动机距离为单位1,到EM1距离为a,到EM2距离为b,这里a=i1=-1.87(负号表示EM1在输出端左侧),b=|i1*i2|=3.89,则有如下公式


21.png


上式中,i是发动机转速和输出转速的比值,也就是速比,η是EM1和EM2能量转换时的效率,αE1是EM1的电功率和发动机功率的比值,根据上述公式,得到如下曲线


22.png

图17 复合动力分流模式下电机EM1功率和发动机功率的比


图17中,在A点的右侧,速比较大,车速较慢,此时EM1电功率<0,也就是说EM1处于发电状态,假设不考虑电池的充放电,显然EM1 发的电能只能由EM2来消耗,也就是说EM2必然处于电动状态,事实上将αE1和αE2绘制在一张图上看得更为清晰,见图18


23.png

图18 复合动力分流模式下电机EM1、EM2功率和发动机功率的比


再看图17,A点右侧时的杠杆姿态见图16,此时的功率流向如图19所示。


24.png

图19 点A右侧时的功率流


解释一下图19,发动机功率①在PG1行星排上被分成②③两路,第②路又被分成④⑤两路,第④路驱动EM1发电,电能用于EM2的驱动,是为第⑥路,⑤和⑥两路在PG2上汇流成第⑦路,最后③和⑦两路汇合成⑧输出。该状态下,PG1为输入动力分流,PG2为输出动力分离,两种单一分流模式合在一起,故称为复合动力分流。


当车速进一步增加,速比减小,越过A点,此时EM1电功率>0,在AB之间,也就是说EM1处于电动状态,由图18知,EM2为发电状态,杠杆姿态如下图


25.png

图20 复合动力分流模式AB之间杠杆姿态


此时的功率流如图21所示


26.png

图21 AB之间时的功率流


比较图21和图19,功率流截然相反,发动机功率①在PG1行星排上和功率流②汇聚成③输出,显然这是输出动力分流模式。第③路又被分成⑦⑧两路,支路⑧直接输出,支路⑦进入PG2行星排后分成⑤和⑥两路,显然这是输入动力分流。第⑥路驱动EM2发电,产生的电能驱动EM1,是为第④路,④和⑤汇流成第②路。与图19不同的是该状态下,PG1为输出动力分流,PG2为输入动力分离,它们组合在一起也称为复合动力分流。


总结下来,所谓复合动力分流就是将单一的输入或是输出动力分流组合在一起,根据效率高低择优进行单独或是组合使用,以达到高效省油的目的,这也是复合动力分流DHT设计的初衷。


05

总结

虽然通用在2019年因研发资源向纯电动倾斜而终止了包括Volt、Malibu在内的混动车型,但是5ET50任然是一款及其优秀的变速箱,值得我们研究学习。4ET50是业界首次使用输出动力分流量产的DHT,具有极大的创新,丰富了功率分流的使用范围。不管是4ET50还是5ET50,其对性能的不断追求,值得我们投去敬意的一瞥。